香港盛博公司(Bernstein Research)在对此报道的快评中推测,《经理人杂志》在德国权威性很高,大众与长城洽谈一文的作者Michael Freitag是一名驻柏林记者。他之前曾报道过多起关于大众的独家新闻,后大部分均被证实属实。因此,此次大众接洽长城的消息也有较高可信性。
早在四年前,业内也曾流传过大众与长城洽谈合资的消息。对此,魏建军曾在2011年明确回应:“长城并没有和大众洽谈合资事宜。其实中国品牌是很难进行合资合作的,尤其是民营企业,没有政府的庇护,而外资想要的太多,资源、市场等等,付出的却太少,长城不愿吃亏妥协,所以也不盲目追求合资。”
“不盲目追求合资”,也可以理解为深思熟虑地追求合资。魏当时还表示:“我们希望跟大企业合作,但太差的我们看不上,目前,很多一般的技术靠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完成。”
从这可以看出,如果魏建军要找合作对象,对方必须具有一流的综合实力。不管是技术、市场还是业内影响力,大众都能满足魏建军的基本要求。
二、大众推廉价车 为何看上长城?
最近,大众CEO文德恩近期与监事会主席皮耶希的矛盾已经公开化。据推测,双方的矛盾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因素造成:首先,大众北美业绩长期疲软,且没有好转迹象;其次,大众在新兴市场推进廉价车的项目长期没有进展。
为缓解矛盾,文德恩必须加快廉价车项目的进程,那么为何大众会选择长城呢?
众所周知,大众在设计和制造低成本乘用车方面的经验十分匮乏。车聚网特约评论员傅雪峰曾撰文《大众搞廉价车戏不大》,文中一阵见血地指出大众推廉价车的短板,即缺乏成本控制力。盛博公司亦认为,从最廉价的Up!到设计过度的MQB平台,再到整个集团先进的发动机和车身技术,大众并不知道如何生产吸引人的低价产品。
早在2009年大众准备拓展印度市场时,就曾与铃木结盟,之后还收购了后者20%的股份。铃木是印度乘用车市场的绝对领跑者,在当地轿车市场的份额接近一半。大众当时找上铃木,看好的正是后者在低价轿车方面的优势。但是,大众与铃木的企业文化迥异,合作难以融洽。而铃木董事长铃木修是个非常倔强的老头,并不会任凭大众随意指挥。最终双方反目成仇,还闹到了法庭。
大众此次推廉价车,最重要的目标市场是中国。联想到廉价车项目的初衷是提升大众集团的利润,而就中国市场而言,廉价轿车的利润已非常微薄,并且它的宿敌通用汽车借助上汽的力量,早已推出了售价5万元级别的赛欧。大众过几年再推出类似价格的廉价轿车,犹如虎口拔牙,几无胜算。
今年第一季度中,中国品牌依靠小型SUV在国内市场攻城掠寨,斩获颇丰,也让大众看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。因此,大众廉价车项目很有可能从廉价轿车调整为廉价小型SUV。而长城毫无疑问是中国SUV市场的绝对领军企业。
长城小型SUV M4在2014年的终端销量达到6.3万辆,在该细分市场名列前茅。尝到甜头的长城,于2014年11月又推出哈弗品牌小型SUV H1,上市两个月即收获了0.7万辆的终端销量,而在今年前两个月,H1销量达1.4万辆,增速明显加快。
外媒之前曾报道称,大众在中国将推出四款廉价车型,包括SUV、MPV、四门轿车(两厢、三厢版),售价大约为6-10万元。而大众中国CEO海兹曼近日也明确表示,该公司将在中国推出廉价SUV和MPV车型。
不过,今年一季度大众在华销量仅微增2%,一汽-大众甚至在3月出现18%的罕见下跌。而长城第一季度的平均月销达到了创历史的8万辆,为中国品牌整体复苏立下汗马功劳。业内普遍认为,小型SUV的快速增长是自主复苏的重要原因。如今,它也成为大众看上长城的关键因素。
三、大众合作 长城能获得什么?
两家企业合作的目的各取所需。那么对于长城来讲,为什么要与大众合作呢?第一个让人想到的可能是技术。长城逆向研发的模式常常被业内诟病,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H8研发屡屡受挫,几次跳票后才上市。但是,与大众合作,长城真能获得技术吗?
汽车市场分析师封士明告诉车聚网,此项合作如果为真,对大众达成目标、稳定管理层与监事会的关系大有裨益;但对长城而言,利益点并不明显。今年第一季度,长城净利润率高达13%,毫无生存压力。其次,想从大众获取先进技术绝非易事。大众曾因一款手动变速器的专利纠纷,扬言把同床共枕多年的一汽送上法庭。
据大众与中国品牌销量镜像图显示,大众在华销量与长城等中国品牌的份额呈完全反比关系。可以说,大众和以长城为首的中国品牌在中国市场处于零和博弈状态。长城刚刚在上海车展发布的新车H8,在某种程度上对标了大众途锐。这表明,长城的向上之路必然会与大众的实质利益发生冲突,因此,双方的合作一开始就难免互有戒心
所以,长城若想获得大众的技术,这条路估计不通。但长城或许另有所图。
目前长城出口到巴西、俄罗斯、印度等几个国家,但出口数量都不庞大。长城这些年积极地对外出口,并在保加利亚建厂,看得出,他们想走出国门,布局全世界。不过,以长城目前的实力,其全球布局与大众、通用等国际巨头相比微不足道,甚至比长安的“五国九地”都逊色不少。如果能够和大众展开合作,生产小型车,贴上大众的Logo,销往印度等潜力较大的新兴市场,这既解决了大众在印度市场长期萎靡不振的问题,也让长城真正地大规模出口到国外,一举两得。
其实这不是没有先例,上汽通用五菱就是这么干的。五菱宏光就贴上雪佛兰的标志,出口到印度,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口碑,也能让长城更快地成为国际化汽车公司。既然五菱能够借着通用这么干,那长城为何不行呢?
更大、更强、更加国际化,这或许才是长城最想要的。
四、大众和长城结盟靠谱么?
根据国家规定,外资车企在中国最多只能建立两个合资公司,但是,双方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合作还是有可能的。或许两家公司会合力开发一款新的SUV,然后贴牌大众。不过,即便双方各取所需,就一定能走到一起吗?
大众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巨头,但其文化融合能力较弱。在过去数年中,大众曾尝试了多次合资与合作,却很少成功。例子包括福特、通用、丰田等,而与铃木的合作在真正开始前就已告吹。
车聚君认为,对于大众而言,如果与长城合作的目的是廉价小型车,那么还不如及早放弃。因为以大众的企业文化,廉价车实在不适合它,无论与谁合作。
而对于拒绝过捷豹路虎的长城来讲,以魏建军的倔强脾气,长城即使和大众合作,也难免会成为下一个铃木。(转载请注明来源车聚网及作者全名)